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小安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黃孝慈簡介照片成就,去世享年73歲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揚子晚報網(wǎng)1月9日訊(記者 孔小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黃孝慈1月9日下午因病去世,享年73歲。黃孝慈1960年畢業(yè)于中國戲劇學院,進入江蘇省京劇院工作,工青衣花旦,曾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為師。在其舞臺生涯中,黃孝慈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戲品和人品在圈內(nèi)有口皆碑,代表劇目有《駱駝祥子》《紅菱艷》《四郎探母》等。今天,記者采訪了黃孝慈的老友、徒弟等。
高溫天執(zhí)意從病床上趕往排練場
記者采訪江蘇京劇院院長王群時,他非常難過,因為今天下午他剛去探望過黃孝慈,他說,黃孝慈是江蘇京劇界的一桿旗幟,是江蘇京劇界首位二度梅得主,即便在退休之后,她依然堅持傳承,帶徒弟,傳劇目,為京劇的傳承做了大量工作,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王群說,2016年6月,黃孝慈確診癌癥并手術,8月時,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青春版《紅菱艷》開始排練。這出戲是黃孝慈的代表作,在1988年全國京劇會演上她憑《紅菱艷》一舉成名,被專家喻為“江南水鄉(xiāng)碧螺春”,評價她“對京劇旦角表演形式有重大突破”。所以青春版復排,又是她的得意門生高飛擔綱主演,黃孝慈作為藝術指導對這部戲非??粗兀啻尾活櫜⊥?,從病床上趕到排練場指導。
黃孝慈的虎妞
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jīng)理柯軍昨晚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回憶說:“南京的八九月份非常熱,考慮到黃老師的身體,大家多次阻攔她來排練場地,但她執(zhí)意要來。黃老師當時是打了激素、帶著止痛藥來現(xiàn)場,和新編版《紅菱艷》劇組的工作人員共同奮斗了37天。”
黃孝慈的苦心沒有白費,青春版《紅菱艷》在2016年12月初的首屆江蘇省京昆群英會上大獲好評,高飛還拿了獎,但這時黃孝慈病情開始惡化,2016年12月19日,柯軍等陪同省領導去病房探望黃孝慈,“黃老師知道我們要來,特地把頭發(fā)梳整齊,還涂了點口紅,她希望能保持藝術家的美。她和我們談笑風生,說得最多的還是關于京劇的傳承,但她還遺憾地說,還有幾部戲沒有傳承。”柯軍沉痛地說,文化強省體現(xiàn)在一個個人和劇種上,而她在其中做了大量貢獻。
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新讓京劇重新年輕
除了《紅菱艷》,很多人對黃孝慈飾演的《駱駝祥子》中虎妞也是贊不絕口,更值得贊嘆的是她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新。
據(jù)了解,為了研究虎妞,同時又進行京劇表演形式的創(chuàng)新,她看了8遍老舍的《駱駝祥子》,以觸摸文學中的虎妞,并尋找京劇舞臺上的虎妞,捕捉角色的靈魂和形象,揣摩如何運用京劇程式化,又借鑒其他藝術手法,塑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虎妞形象。她認為,虎妞再虎也是妞,再潑辣也是女人,只有演出特殊的女人味,才能抓住祥子,情動觀眾,才能將新的審美創(chuàng)造寫進新的京劇經(jīng)典。
她在江蘇京劇界的老友們告訴記者,黃孝慈很清醒地意識到,時代在前進,如果不創(chuàng)新,就會失去觀眾。一旦失去觀眾,劇種就會走向死亡。黃孝慈在塑造每一個角色的同時,更注重的是激活京劇劇種逐漸老化的細胞,使京劇重新年輕起來,綻放時代的光彩,開辟京劇的未來。
收徒弟從來不收費而且處得像閨蜜
“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愛京劇、學京劇、演京劇、傳京劇。”黃孝慈常常把這句話放在嘴邊。不少人收徒、帶學生都是收費的,或者起碼有個正式的拜師儀式,但黃孝慈不講究這一套。只要她看中的好苗子,她一句話就收了,教徒弟從來分文不取。黃孝慈的愛徒高飛接受記者采訪時,黃老師跟學生的關系既是師生,又是母女,還像閨蜜,“她經(jīng)常教育我們說:藝術家是清貧的,不要想著去掙大錢,我們要獲得藝術上的榮譽感、滿足感。” 高飛說,黃老師跟徒弟們一見面就談戲,談唱腔。她去醫(yī)院看黃老師,一進門,黃老師還不忘大聲嚷嚷:飛兒,你先把那個臺步給我走一遍。
記者了解到,黃孝慈親自輔導和培養(yǎng)過的徒弟無數(shù),帶出了很多年輕的京劇人才。宿遷第一實驗小學的“黃孝慈少兒京劇藝術團”在她的培養(yǎng)下,人才輩出,碩果累累,多次獲得全國和省級京劇大獎。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